食品謠言大剖析
|
|
A |
|
一、 |
「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烤的,有焦的部分都要去掉」、「馬鈴薯發芽就有毒」等,已屬一般正確認知。 |
二、 |
「用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只要將烤焦的部分去掉,食用烤的玉米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
|
三、「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該二項肉加工製品常溫保存者,易有肉毒桿菌生長,業者為保存及保色之目的,常會使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類食品添加物 (該等添加物可能使致癌之風險增加),然而業者如依據本署公告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添加,則尚無危害健康之疑慮。
|
四、 |
「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並無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 |
五、 |
「莖類的植物發芽就有毒」:目前除發現馬鈴薯發芽會產生毒素,依現今研究資料,其餘莖類植物並無類似報告。 |
六、 |
「綠茶、養樂多、大蒜可防癌」等均未經科學研究正式評估確認。 |
七、 |
國人飲食主要應依照本署所訂定「每日飲食指南」及「國民飲食指標」(已列於網址: http://www.doh.gov.tw/lane/health_edu/#pt3/ 並建立良好的飲食習 慣, 例如:在六大類基本食物中選吃需要的份量、多吃生鮮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不偏食也不過量)、儘量選用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油少鹽、飲酒要節制等,均為維護健康、預防疾病之重要飲食準則。 |
八、 |
八十九年十月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公佈之「十五條守則 讓你遠離癌症」資料摘要:預防癌症,飲食中:
1. |
食物以植物性食品為中心,多樣攝取。 |
2. |
多吃蔬菜與水果。 |
3. |
穀類、豆類、根菜類每天至少攝取 600 至 800 公克。 |
4. |
最好不喝酒,男性每天以兩杯,女性以一杯為限。 |
5. |
牛、羊、豬肉每天攝取 80 公克以下,多吃魚、雞肉。 |
6. |
控制動物脂肪攝取量,適度攝取植物性脂肪。 |
7. |
食鹽成人每天六公克以下。 |
8. |
多吃生鮮食品,少吃罐頭食品,長期保存的食品易生黴菌,花生產生的黃麴毒素,即使少量也會致癌。 |
9. |
少吃加工品或添加物。 |
10. |
不吃燒焦食品,燒烤食物時烤焦的部分最好不要吃。 |
11. |
少吃營養品、補品,飲食只要獲得均衡飲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本不用再「補」,補過頭很可能喪失防癌能力,或甚至促進癌症。另外除了飲食控制外,保持適當體重、經常適度運動及戒菸等,亦均應予注意。 |
|
|
A
|
網路上所稱口對口方式喝礦泉水,會引起喉嚨痛乙事,在一般飲用情況下不會發生,即使把漱口水裝入瓶內保溫培養亦不一定會有此結果,惟為正確飲用礦泉水,最好注意 1.用杯子分裝飲用。 2.開封後儘快喝完。 |
|
A
|
一、 |
衛生署函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維生素 C 引起蝦類中毒的醫學報告。另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 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佔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達百分之九十九,而有機砷可以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而蝦含量以 4 ppm計算,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 |
二、 |
在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 C 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 或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 C 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 |
|
|
A
|
這種說法應是來自微生物學的理論,以優酪乳內的乳酸菌造成腸道環境內優勢,以期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長,但並非對已發生食物中毒者有助益,尤其食物中毒有很多種,其病因除細菌外,尚有化學物質、天然毒素等,故發生食物中毒喝優酪乳可解毒的說法不正確。 |
|
玻璃瓶的醬油沒有防腐劑,塑膠瓶裝的醬油有加防腐劑? |
|
A
|
醬油產品是否使用防腐劑,完全由製造者設計配方時決定,只要添加防腐劑的種類及用量符合衛生署公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就不致影響民眾之身體健康。至於玻璃瓶裝或塑膠瓶裝並不影響醬油之生產方式,故網路上之說法並不正確。 |
|
A
|
市售蜜餞、乾金針、果糖,為減少加工過程所造成之褐變現象或延長保存期限,業者多會使用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依據相關科學研究報告顯示,該等添加物對一般人並無長期食用安全上的疑慮,但有氣喘體質或病史者,食用含有該類添加物的食品,則較易引發其氣喘症狀。該類添加物並不會使正常人變成氣喘病人。 |
|
A
|
花生若收獲後貯存藏於潮濕高溫環境,就有可能長黴(黃麴菌)而生成黃麴毒素,國內農民對此已有深切體認,衛生署以往檢驗國產花生,極少發現有黃麴毒素問題,至於進口花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會負責檢驗,若發現有黃麴毒素問題,亦不會准其進口。 |
|
A
|
市售紙盒裝牛奶產品中,為使保久奶產品得以達長期保存,在進行無菌包裝時其紙盒先以雙氧水殺菌,然後加熱使雙氧水逸散,最後裝入已加熱殺菌的牛奶,因此牛奶中已無殘存的雙氧水。另外,市售鮮奶產品(冷藏,保存期限短)所用之新鮮屋紙盒(側面看為五角形),其包裝鮮奶前並未經雙氧水殺菌。 |
|
A
|
這種說法不太正確,蔬果所殘留的大多數農藥,都可以大量清水沖洗或換水浸泡的方法而去除大部份,剩餘之少量殘留農應不致危害健康。
|

|
A
|
在台灣所販售之海鮮,來源及種類繁多,除養殖者外,也有近海及遠洋捕獲的,目前尚無法獲致「大尾較毒」之結論。如果僅因懷疑海鮮受污染,而不吃所有海鮮,實為因噎廢食之舉動。 |
|
A
|
「三色蛋」是由皮蛋、鹹鴨蛋及雞蛋一起蒸熟製成,因此只要是注重食物調理之衛生,其引起食物中毒的風險,無論自助餐店或其他場所都是一樣低的。 |
|
A
|
保麗龍(polystyrene)材質不適用於盛裝高溫(尤其 100 ℃ 以上)之食物,在衛生署公告的「食品容器、器具、包裝衛生標準」中已有所規範。 |
|
A
|
胡椒一般正常儲存的方式,係將乾燥的胡椒存放於瓶中密封,使用時適量倒出,以此種方式,是不易滋生細菌。至於泡水過夜自然會有微生物滋生,故保存胡椒的乾燥是非常重要的。 |
|
A
|
正確使用茶包應將標籤留在茶杯外,以方便沖泡後取出茶包。茶包標籤不小心泡入茶水時,因其印製圖案使用之人工色素應該為油溶性或不易掉色者,因此尚不至於會有明顯的色素溶入水中。當然為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泡茶時應注意不要標籤一起放進茶水中。 |
|
A
|
本案中所稱半熟蛋內之有害細菌,應該係指沙門氏菌,如果蛋雞的卵巢受到沙門氏菌感染,則其生產之雞蛋內部可能會染有沙門氏菌。然而國外發生食用蛋品而致死之案例,均是病人或老人(身體狀況較弱者),一般人如食用污染沙門氏菌之蛋品,最多僅會引起食品中毒症狀。另依據歷年來抽驗結果,台灣地區產銷之雞蛋並無檢出含有沙門氏菌之情形。 |
|
|
A
|
一、 |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同時食用 可樂與味精等食物會形成興奮劑之醫學報告。 |
二、 |
混合可樂與味精、可樂與蘋果西打、保力達 P 與蘋果西打、可樂與啤酒等飲料,並不會產生興奮劑成分,更不可能產生鎮靜安眠劑 FM2,且與飲料成分是 否含有胺基酸無關。 |
|
|
|
A
|
並無相關之科學資料顯示烤肉時搭配可樂會有導致骨癌的危險。 |
|
|
大聯盟與休閒小站的珍珠奶茶會喝死人? |
A
|
經查本案純粹係屬網路惡作劇,毫無依據。 |
|
|
A
|
一、 |
有關多吃豬頸肉是否會破壞免疫系統,因少有此類報告,尚未有實證。 |
二、 |
凡取得 CAS、GMP 認證之食品,因該類食品均對原料嚴格管制,可安心選用 。 |
|
|
|
市售「將軍」、「統一」、「統一瑞穗」及「台糖」鮮奶含有磺胺劑? |
|
A
|
一、 |
本案網路消息並非該研究院環境與職業病研究組之研究報告。係民眾接獲電 腦網路上來源不明之鮮奶檢驗報告,私下加以傳送。 |
二、 |
本案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與職業病研究組已分別對相關廠商所蒙受之困擾與 不便,以書函致歉。 |
三、 |
有關酪農使用磺胺劑、抗生素等,係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一般情形下 自乳牛擠出之生乳原料均需符合規定始可加工成為乳製品。 |
四、 |
一般牛乳之最終產品准許之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磺胺劑之用量為 0.01 ppm, 也即市售牛乳製品只要不超過其限量標準,其衛生安全是不用擔心的。 |
|
|
|
A
|
「EXTRA無糖口香糖」標榜不會引起蛀牙,因為其配方中不加蔗糖而係使用不為口中微生物利用代謝之甜味劑阿斯巴甜,該甜味劑在各國皆為准用之食品添加物,其食用安全性據相關之研究報告顯示,並未有影響人體健康之情事。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

|
AIFYA小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